close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3月18日在彥公廳舉辦「2009經典、論理與身體思維研討會」。彭宗平校長在開幕致詞表示,即使沒有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補助經費也會舉辦這次研討會,因為推動經典對於培養學生的競爭力與創意有相當的幫助,而元智大學因為通識教育推動經典閱讀而使經典成為顯學。
台灣大學黃俊傑教授的專題演講「先秦儒家身體觀中的兩個功能性概念」,論述到先秦儒家傳統中「自我」概念,以「化」、「養」二字論述「自我」功能性,最後提及孟子養氣是「自然」轉化出「文化」,而荀子強調教化力量以「文化」矯正「自然」不同之處。最後黃俊傑教授播放一首〈思念〉與大家分享,更是要呼應心靈與身體的關係。
第一場研討會以經典詮釋與倫理教育的探索為主題,佛光大學宋光宇教授發表〈論語與現代社會〉,認為論語所提及「默而識之」與聖吉所說「M行修練」有異曲同之處,強調新的修練重要性。蘇州大學王堯院長發表〈魯迅與文學教育〉,認為魯迅可以做為經典,是因為在五四運動以後,他是中國新批評代表者,他思想影響中國很深遠。接著台北醫學大學林文琪教授發表〈琴學與身體美學〉,以身體美學為概念基礎,提出琴學是透過藝術的倫理教育,因為人可以透過習琴,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舉出醫學院學生更需要學習音樂,才可以釋放醫學工作上的壓力,讓身心可以保持平衡。
主持人王潤華主任也表示魯迅在他成長過程中影響很大,接著由與談者元智大學中國語言學系詹海雲主任,提到應該大量推動音樂教育,因為音樂具有放鬆身心與治療的效果,而魯迅的文學作品充滿對小人物關懷與同情,並舉出歐陽修:「對事情不敢堅持,錯的事情不敢反對」,文學意涵值得我們好好深思。
第二場研討會以身體、思維與行動的整合探索為主題,由台灣大學中文系蕭麗華發表〈經典的「召喚性結構」及其通識教育功能〉,以「召喚性結構」論述經典教育過程,而強調通識教育教學宗旨是培養學生思考、溝通、了解自我與批判社會人文能力。元智大學孫長祥教授發表〈身體與情感--《樂記》中的身體思維〉,提出禮樂為什麼是代表中華?進一步論及到禮樂與人生關係,禮樂可以提供我們對歷史的反思。交通大學尤克強教授發表〈企業組織思維的美學召喚〉,提及從詩人轉變論述美學,的確花了許多時間閱讀美學相關書籍,本篇探究從「企業金學」、「企業人學」以及「企業倫理學」,進一步完成非功利性企業美學。最後與談者詹海雲主任,提到企業美學是一種超越功利及自我實踐,這裡可以引述到莊子的「無用」及「又用」之說。
第三場研討會以經典教育的教學觀摩為主題,由元智大學許育齡教授發表〈反思『知行思教模式』的限制與行動探索:藝術心理課程實踐之發現〉,論述到大學生的藝術心理培養是從藝術創作與欣賞開始,並舉出教學實例的經驗分享,提到學生了解藝術後,願意花時間去參觀展覽增進自我對藝術的看法。元智大學關則富助理教授發表〈三國演義多面教學〉,透過三國演義的教學中,讓學生知曉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運用團體創作或表演、演布袋戲等,讓學生對於三國演義產生濃郁興趣。元智大學林妙芬客座講師發表〈從閱讀經典審視台灣今日政治與教育—以「三國演義」、「西遊記」、「論語」為例〉,現在大一學生因為九年一貫填鴨式教育,不會去思考問題,寧願考試而不願意寫報告,不能在課堂老師提問時舉一反三,在孔子提出「有教無類」、「觸類旁通」、「因材施教」及「學思並重」,但我們的學生只做到學,而缺少思考。台北醫學大學邱佳惠助理教授發表〈經典閱讀課程的教學設計-以《史記》為題〉,以行動學習加深學生對《史記》的印象,還要台北醫學院學生去作新移民的採訪,了解外籍新娘生活情形。
第三場與談人請到佛光大學林榮澤助理教授及元智大學林鍾雲鶯教授,林榮澤助理教授表示藝術的複雜性,美感的知覺是離不開生活經驗,所以藝術教育是相當不容易。鍾雲鶯教授分享教學經典的經驗,從簡單白話文中了解經典的道理及重要性,並談到《第五項修練》是可以改善人們原有思考模式,使自我的生活品質更好。
通識教學部王立文主任請到政治大學林從一教授及東南大學呂乃基教授致詞,林從一教授表示人文教育是要豐富生命,讀傳統的俄國小說,可以增進學生對於人際關係的體認。呂乃基教授表示對於經典要有新的解讀與根據,認為教學層次性很重要,對於經典不只是要「學會」更要會「貫通」,而同一件事情會有更多不同角度處理方法。
通識教學部王立文主任最後表示這次研討會進行相當順利,對於經典教育更上一層樓,讓老師與學生了解從經典上學習,可以增進生活的諧和與完整,希望一次還有機會再次舉辦經典方面研討會。
元智電子報第五四六期~欣生撰稿
台灣大學黃俊傑教授的專題演講「先秦儒家身體觀中的兩個功能性概念」,論述到先秦儒家傳統中「自我」概念,以「化」、「養」二字論述「自我」功能性,最後提及孟子養氣是「自然」轉化出「文化」,而荀子強調教化力量以「文化」矯正「自然」不同之處。最後黃俊傑教授播放一首〈思念〉與大家分享,更是要呼應心靈與身體的關係。
第一場研討會以經典詮釋與倫理教育的探索為主題,佛光大學宋光宇教授發表〈論語與現代社會〉,認為論語所提及「默而識之」與聖吉所說「M行修練」有異曲同之處,強調新的修練重要性。蘇州大學王堯院長發表〈魯迅與文學教育〉,認為魯迅可以做為經典,是因為在五四運動以後,他是中國新批評代表者,他思想影響中國很深遠。接著台北醫學大學林文琪教授發表〈琴學與身體美學〉,以身體美學為概念基礎,提出琴學是透過藝術的倫理教育,因為人可以透過習琴,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舉出醫學院學生更需要學習音樂,才可以釋放醫學工作上的壓力,讓身心可以保持平衡。
主持人王潤華主任也表示魯迅在他成長過程中影響很大,接著由與談者元智大學中國語言學系詹海雲主任,提到應該大量推動音樂教育,因為音樂具有放鬆身心與治療的效果,而魯迅的文學作品充滿對小人物關懷與同情,並舉出歐陽修:「對事情不敢堅持,錯的事情不敢反對」,文學意涵值得我們好好深思。
第二場研討會以身體、思維與行動的整合探索為主題,由台灣大學中文系蕭麗華發表〈經典的「召喚性結構」及其通識教育功能〉,以「召喚性結構」論述經典教育過程,而強調通識教育教學宗旨是培養學生思考、溝通、了解自我與批判社會人文能力。元智大學孫長祥教授發表〈身體與情感--《樂記》中的身體思維〉,提出禮樂為什麼是代表中華?進一步論及到禮樂與人生關係,禮樂可以提供我們對歷史的反思。交通大學尤克強教授發表〈企業組織思維的美學召喚〉,提及從詩人轉變論述美學,的確花了許多時間閱讀美學相關書籍,本篇探究從「企業金學」、「企業人學」以及「企業倫理學」,進一步完成非功利性企業美學。最後與談者詹海雲主任,提到企業美學是一種超越功利及自我實踐,這裡可以引述到莊子的「無用」及「又用」之說。
第三場研討會以經典教育的教學觀摩為主題,由元智大學許育齡教授發表〈反思『知行思教模式』的限制與行動探索:藝術心理課程實踐之發現〉,論述到大學生的藝術心理培養是從藝術創作與欣賞開始,並舉出教學實例的經驗分享,提到學生了解藝術後,願意花時間去參觀展覽增進自我對藝術的看法。元智大學關則富助理教授發表〈三國演義多面教學〉,透過三國演義的教學中,讓學生知曉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運用團體創作或表演、演布袋戲等,讓學生對於三國演義產生濃郁興趣。元智大學林妙芬客座講師發表〈從閱讀經典審視台灣今日政治與教育—以「三國演義」、「西遊記」、「論語」為例〉,現在大一學生因為九年一貫填鴨式教育,不會去思考問題,寧願考試而不願意寫報告,不能在課堂老師提問時舉一反三,在孔子提出「有教無類」、「觸類旁通」、「因材施教」及「學思並重」,但我們的學生只做到學,而缺少思考。台北醫學大學邱佳惠助理教授發表〈經典閱讀課程的教學設計-以《史記》為題〉,以行動學習加深學生對《史記》的印象,還要台北醫學院學生去作新移民的採訪,了解外籍新娘生活情形。
第三場與談人請到佛光大學林榮澤助理教授及元智大學林鍾雲鶯教授,林榮澤助理教授表示藝術的複雜性,美感的知覺是離不開生活經驗,所以藝術教育是相當不容易。鍾雲鶯教授分享教學經典的經驗,從簡單白話文中了解經典的道理及重要性,並談到《第五項修練》是可以改善人們原有思考模式,使自我的生活品質更好。
通識教學部王立文主任請到政治大學林從一教授及東南大學呂乃基教授致詞,林從一教授表示人文教育是要豐富生命,讀傳統的俄國小說,可以增進學生對於人際關係的體認。呂乃基教授表示對於經典要有新的解讀與根據,認為教學層次性很重要,對於經典不只是要「學會」更要會「貫通」,而同一件事情會有更多不同角度處理方法。
通識教學部王立文主任最後表示這次研討會進行相當順利,對於經典教育更上一層樓,讓老師與學生了解從經典上學習,可以增進生活的諧和與完整,希望一次還有機會再次舉辦經典方面研討會。
元智電子報第五四六期~欣生撰稿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