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紹連
今天絕對是一個網路的時代,新世代詩人絕大多數穿梭在網路上,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台灣網路的詩論壇只有「吹鼓吹詩論壇」,雖然尚有「喜菡」和「楓情」兩個綜合性的文學論壇可以相輔,但跟大陸比起來也實在少得可憐,台灣年輕詩人要在網路獲得矚目與評賞,並且看到與平媒詩壇同步進展的潮流,也唯有踏入「吹鼓吹詩論壇」成為會員,在論壇裡接受「洗禮」,歷經一段時間的琢磨,踏出時才能閃耀著鑽石般的光芒。
要說的是—— 老家本在河南南陽城外四十裏
爺爺半生趕驢車 爹爹做了莊稼郎三代單傳得一子 我娘長齊報天恩那家園白露前後看早麥 小麥青青大麥黃總記得老娘紡紗明月光 放下娃兒急急忙忙做鞋幫
淚水 將我淹沒 到底誰該難過
究竟 是誰放掉 這段感情
我才終於明白 辦不到的承諾 就成了枷鎖
現實中幸福永遠缺貨
請告訴她 我不愛她
哇!
這樣價格總比電影十億歐元好太多
我總覺得真正世界末日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17日在21世紀華文文學高峰會上表示,當今文學的病痛,主要來自於政治權力干預以及作家自我意識型態設限;而作家必須擁有自由心靈,拋棄內外壓迫認同,21世紀華文文學才可能有前景。
高行健在這一場「認同-文學的病痛」專題演講中指出,當今的文學如果有所謂病痛,首先一定是來自政治權力的干預、為國家政黨服務,這也是中國文學在上個世紀會面臨大災難的主要原因。
其次,作家自己本身的意識形態,對國家民族意識的認同,也是文學的另一種病痛。高行健說:『(原音)作家自己如果受一種意識形態的影響也要去認同…一個國家認同、一個民族認同 一個民族文化認同、一個政治正確認同,所以這些認同,我以為都是對文學創作的病痛!』
高行健說,文學根本而言是個人對世界發聲、對世界的質問,作家必須堅守自由心靈,否則文學本性就喪失了,更不可能寫出好的作品來。高行健:『(原音)如果作家不能清醒的認清到文學是超越政治,純然是個人聲音的發言,如果文學不能保持作家獨立思考,因此首先我覺得文學得是一個自由心靈,這是文學的前途,才可能有好的文學。』
許多人會以為心血管疾病,男性的罹病比例比女性高,不過醫師表示,其實男性與女性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好發年齡、症狀及風險因子都不同,而男女的差異往往導致女性罹患心臟疾病,延誤就醫比例高,醫師提醒,女性罹患心臟病的好發年齡比男性晚十年,女性病患常出現非典型症狀,而胖在腰圍的女性,比胖在大腿及臀部的女性,更容易罹患心臟血管疾病。(林麗玉報導)
台北市有一位68歲的女性病患,常常牙痛、胃痛、肩膀痛,看遍大小科別,都沒有改善病況,後來作為心導管檢查之後,才發現她有三條主要冠狀動脈血管堵塞已經達80%,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姜智耀說,許多民眾都會以為心臟血管疾病以男性病患為主,其實男女心臟血管疾病不論是好發年齡、還是風險因子評估、症狀都有差異性,不過正因為這樣的差異性,女性在心臟疾病的診斷上,延誤就醫比例高,醫師姜智耀說,女性心臟血管疾病發病的年齡大約比男性晚十年發生,大多發生在更年期之後,另外女性病患的症狀,大多出現的是非典型症狀,例如不尋常疲憊感消化不良、背部疼痛、牙痛、下顎痛、頭痛等。
艾瑞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國著名精神病醫師,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認為, 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持續一生,他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這八個階段的順序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是每一階段能否順利度過卻是由環境決定的,所以這個理論可稱為"心理社會" 階段理論。每一個階段都是不可忽視的。
艾瑞克森的人格終生發展論,為不同年齡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教育內容,任何年齡段的 教育失誤,都會給一個人的終生發展造成障礙。它也告訴每個人你為什麼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你 的心理品質哪些是積極的,哪些是消極的,多在哪個年齡段形成的,給你以反思的依據。
最近要被這位思想家洗洗腦,就先貼一個簡單資料,做分享!
梅洛.龐蒂的哲學思想受到多方面的影響,所以他的哲學研究涉及多種領域。當然,首先是胡塞爾現象學的影響。從胡塞爾那裏,他懂得了如果不傾向被思想的物件,思想就永遠不存在:這就是意向性。在他看來,既然現象學是對人的實在經歷的存在的描述,那麽它就永遠不可能完全是白的,也不可能完全是黑的。這種現象學描述的是實在物,也就是描述處在自在與自為之間、意識與物質之間、自由與自然之間的東西。也可以說“兩者之間”的東西是梅洛.龐蒂的關心所在。換句話說,知覺的主體既不是精神的,也不是物質的,這個主體同時是思維著的主體,又是肉體的我。所以,就必然有物質欲望,又有自我意識,人的肉體不能縱情存在。所以,人既是自由的,又是決定的,既主動又被動。人是身體和思維不可分割的存在,使得世界與人生都成為曖昧、摸棱兩可的。所以也有人稱梅洛.龐蒂為“曖昧的哲學家”。
其次,梅洛.龐蒂受到海德格爾的影響,他把現象學引向本體論。他認為回到實事本身,就意味著回到先於認識而認識又總是要談論的世界。他反對自然主義或唯科學主義的立場,批評它們把科學的觀念看成實在的鏡子,設定自在世界,認為真實的意識可以用因果關係的形式與之發生聯繫。梅洛.龐蒂則認為哲學的首要活動就是要從客觀世界回到經歷世界中去。不存在內部的人,人總是在世界之中,只有在世界之中才能認識自己。他大概是他那一代學者在精神上最與海德格爾這位“德國思想大師”相通的少數幾人之一。海德格爾在梅洛.龐蒂逝世後寫的一封信中說:“雖然我本人沒有見過梅洛.龐蒂,但通過他所說的和他所主張的,我可以想見在他身上具有一種自由和誠實的精神,他知道思想的事情是什麽,知道思想要求什麽……我們感到安慰的是,這位剛剛離去的朋友,他已經在一條真正的思想道路上留下足跡,這條路通向從未被世俗的喧囂吵鬧和惟利是圖的動亂所染指的領域”。
為何乳癌最常發生在靠近腋窩的地方?
那就是「導致毒素累積成惡性腫瘤的原因是 ---- 剃或拔除腋毛。
最主要的理由是:人體有幾個主要排除毒素的區域,包括了膝蓋後方關節,耳後,鼠蹊及腋窩。它們排除毒素的方法就是「流汗」。
腋毛會幫助汗水順著腋毛流出體外,若剃或拔掉腋毛,因而阻止了我們身體的毒素從腋窩排出,但是這些毒素並不會因此而消失,反而會因為無法排汗而儲存我們腋下的淋巴結,幾乎所有的乳癌都是發生在乳房外側上方的區域,那正是淋巴結所在的地方…